上一页|1|
/1页

主题:中国历史上五大狂热房地产开发商

发表于2010-03-15

中国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,文化遗产更是数不胜数。在历史上,有这样一些人,特别嗜好房地产开发,或大兴土木,建宫修殿,或奇思妙想、改进工艺,他们在中国房地产开发史上都留下了许多宝贵财富。笔者夜观天象,斗胆将其中自认为是最狂热的十个房地产名人戏说一遍,以博大家一笑:

一、有巢氏
有巢氏(生卒年月不详)是中国古代神话中发明巢居的英雄,盖起了华夏文明中的第一座房,虽然说是草木结构的但确实有了房屋的职能--遮风蔽雨。原始社会的那些事我们是无法是亲临感受了,据晋张华《博物志·杂说上》记载"昔有巢氏有臣而贵,任之专国主断,已而夺之。臣怒而生变,有巢以亡。"有巢氏的历史很久了,在远古时期,老百姓穴居野处,受野兽侵害,他教民构木为巢,以避野兽,从此大家才由穴居到巢居,石器时代把房住--可见有巢氏当时就给老百姓盖经济适用房,解决了不少人的住房问题。但从《博物志·杂说上》的记载来看,八成当时有巢氏发现他盖的房子越来越热销,就开始搞什么囤积房源、炒卖房号啥的,结果老百姓一怒就把他"注销"了。
开发狂热度:7
历史贡献度:9

发表于2010-03-15
二、鲁班
鲁班姓公输,名般,(公元前507年--公元前444年)以后,因是鲁国人,"般"和"班"同音,古时通用,故人们常称他为鲁班。鲁班从小就有多动症,从学校辍学后跟着大人摆弄木工,发明了许多工具,一不小心就成了木匠们的祖师爷。鲁班发明创造很多。《事物绀珠》、《物原》、《古史考》等不少古籍记载,木工使用的不少工具器械都是他创造的如曲尺(也叫矩或鲁班尺),又如墨斗、刨子、钻子,以及凿子、铲子等工具传说也都是鲁班发明的。鲁先生高风亮节,以推动社会发展为已任,不收专利费地把自己的发明量产化,使当时工匠们从原始、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,劳动效率成倍提高,土木工艺出现了崭新的面貌。我们现在看到的各种让人叹为观止的文化名建筑等等,无不是各代的能工巧匠使用鲁先生发明的各种器具所修建。现在许多地方都设有鲁班奖,作为对那些真正盖出好房子的开发公司最高的褒赏。
开发狂热度:10
历史贡献度:10
发表于2010-03-15
三、秦始皇
秦始皇(公元前259年--公元前210年)姓嬴,名政,为秦庄襄王之子(据职业狗仔队报道,亦可能是吕不韦的儿子),生下来就与众不同,满屋冒光。他 13岁即王位,39岁就统一中国,建立秦朝,是中国的第一个皇帝。《英雄》里那一句"杀就是不杀"让人笑场,历史上也无据可考,但说他是中国皇帝中有名的房地产"爱好者"却是证据确凿,万里长城和阿房宫便是其杰作。
秦始皇为了修筑长城动用了30万人,创造了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,是一项宏伟的国防工程。另外,长城从秦朝一直到明朝发挥着保护中原经济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,这足以让同样功效且更加"高科技"的马其诺防线自惭形秽。直到吴三桂"冲冠一怒为红颜"引清兵入关,这坚固的壁垒才被从内部攻破。孙中山先生曾评价: "始皇虽无道,而长城之有功于后世,实上大禹治水等"。
阿房宫位于今西安市西郊赵家堡和大古村之间,据说里面能容纳上万人,大小殿宇共700余所,一天之中各殿气候不尽相同。秦始皇在阿房宫建成后,巡回各宫室一天住一处,死时,还未把宫室住遍。想像昔日之规模,实在使人惊叹不已!刘邦进去后也迷失了方向,一头栽在美女怀里,差点把自己老婆都忘了。只可惜这一座超级无敌大豪宅,被项羽强制暴力拆迁,一把火烧着昏天黑地,三月不绝。只剩下一些断壁残垣,诉说着千古沧桑。
开发狂热度:9
历史贡献度:8
发表于2010-03-15
四、曹操
曹操(公元155年--220年),乱世之奸雄,治世之能臣,大家都知道他是杰出的政治家、军事家、文学家,都谁都不知道他其实还是一个狂热的房地产开发爱好者--地里挖出个铜雀就兴建铜雀台,看来孟德也是性情中人。
据史书记载,铜雀台不但是三国曹操和宾客们饮宴赋诗的地方,而且属于战备要地,高耸巍峨,实为世界建筑风格的一大景观。到了赤壁鏖战的时候,他还不忘自己这一政绩工程,当着文武百宫说到:"愿置二乔于铜雀台上,以娱晚年,吾生足矣。"可见其宛城"非典"之痛并没有刺到他的神经,而耗资无数盖铜雀台只为与敌人的老婆"朝夕之与共",这也算是今古奇观。
铜雀台是壮丽的很,而在与马超大战时割须弃袍就颇为狼狈。为了挽回面子,"操尽驱兵士担土泼水;为无盛水之具,作缣囊盛水浇之,随筑随冻。比及天明,沙水冻紧,土城已筑完。"一夜成城可谓是空前绝后,只是这"豆腐渣"工程里不要说钢筋混凝土这些"高科技"了,连板砖也难觅踪影,可以说是建筑质量严重不合格。
开发狂热度:7
历史贡献度:5
发表于2010-03-15
五:辛氏
辛氏(三国人物,生卒年不详)本是一平凡的老板娘,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鹤矶头开一黄鹤小酒店,开业没多久,就总有一道士来喝酒,喝完就走也不给钱。恰好这个辛氏信道教,还真让他白喝。过了一段时间,好报来了,这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,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,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,从此宾客盈门,生意兴隆。过了十年,道士复来,取笛吹奏,跨上黄鹤直上云天。辛氏为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,便在其地起楼,取名"黄鹤楼"。
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,以后各代屡毁屡建。仅明清两代,就被毁7次,重建和维修了10次,因有"国运昌则楼运盛"之说。清光绪十年(1884年),黄鹤楼为一场大火焚毁。至1985年,新建的黄鹤楼又屹立在长江之滨。历史上的黄鹤楼轩昂宏敞,瑰丽无比,是文人骚客登临行吟之胜地。崔颢、李白、白居易、贾岛、陆游等,都先后到此游乐,吟诗作赋。其中以崔颢的《黄鹤楼》诗最负盛名,被称为唐人七律之首。新黄鹤楼的建筑特色是各层大小屋檐交错重叠,翘角飞举,宛如展翅欲飞的鹤翼。楼层内外绘有以仙鹤为主体,云纹、花草、龙凤为陪衬的图案。登楼眺望,视野开阔,远山近水一览无余。"黄鹤一去不复返,白云千载空悠悠。晴川历历汉阳树,芳草萋萋鹦鹉洲。"
开发狂热度:6
历史贡献度:7
上一页|1|
/1页